奇妙趨勢軟件從入門到精通路線介紹
初接觸奇妙那是大概一年前的事情了,當時全國上下甚至是掃衛生的大娘都在拿著一張采瓢報研究股票和排三啥的。當時的我,還是一個后知后覺者,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采瓢,更不知道采瓢是受什么驅動,當時我的采瓢模式僅限于35選7的固定守號模式,總想著只要有恒心,一注終會中獎,根本不知道這千萬分之一的概率,什么時候才能砸到我的頭上。
算是接觸過高等教育的我,在大學里曾經學過經濟數字,學過概率學,學過大數定律,知道無窮大到底是什么,所以在剛接觸奇妙的時候,我就大概知道了奇妙的思路,也漸漸懂得了大數定律在采瓢中的應用,懂得了沒有最大遺漏,只有更大遺漏的道理。
但是在這里,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其實學習奇妙是一個非常艱辛的事情,不僅充滿了對自己的挑戰,也充滿了人生的反復。想想自己還作為一個初學者的時候,也曾經經歷過喜悅、悲傷、痛苦、絕望,就這樣周而復始的循環著,但值得慶幸的是,經過這么多的反復后,我終于成長,終于學稍有所成了。
那么對于自己的成長,我給自己歸納為大致的幾點:
1、用功——我承認自己確實是個很用功的孩子,因為我知道勤能補拙,只有勤奮才能有出路。所以剛接觸奇妙的時候,我付出了別人二倍甚至是更多倍的努力。當別人已經進入夢鄉的時候,我還在電腦前苦苦思索著各種圖形的變化,思索著怎么樣才可以把握住趨勢;當別人早上剛醒的時候,我早已經坐在電腦前,努力的學習著各種指標,學習著大數定律。
2、悟性——其實古人有句話就是:難了不會,會了不難。其實有很多事情就是這樣的,所謂的悟性就是看你找沒找到通往這件事情的捷徑罷了。我在很小的時候就自我感覺自己的悟性還算不錯,并不是我天生聰明,而是我更懂得變相思考,懂得條條大路通羅馬的道理,此路不通走彼路。但是對于采瓢的世界一定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一定要學會變通,因為對于概率對于隨機而言,一成不變的結果只有死路一條。
3、不恥下問——不恥下問是中華民族的一項美德,但是我認為盲目的問只會適得其反。向別人提問其實是學習的一種結果,只有自己反復消化都消化不了的東西,我才會問,就像讀書的時候,老師一直和我們說的學習方法就是提問的時候一定要有針對性的問,所以我感覺所有的問都要帶著問題的問,要學會思考的問,這樣你得到的答案可能是你一輩子甚至幾輩子都不會忘的,所以對于那些盲問盲從的人,我就感覺這種人的成長就要比較困難的,因為學習方法不對。
4、反復的模擬實踐——我很少會去像別人的那樣,去模擬歷史,我一般只會參照歷史,一般喜歡實際模擬,雖然十分鐘五分鐘,但我還是希望自己像實戰一樣把所有的東西都形成一種模式一種思路。其實有沒有人想過,為什么同樣進群學習的人,有的人成長的速度快,有的人根本停滯不前,其實就是這樣的,你要從別人的東西中吸引精華,把別人好的東西變成自己的,而不是盲從,今天別人用這個方法,你跟了,明天別人用那個方法你從了,那么長時間你就會發現,你根本啥也沒有學會,那么我就希望你在這種反復的模擬實踐中,去形成自己的模式,形成一種自己的固定思維,這樣反復的訓練自己,反復的磨炬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成熟。
5、好的記憶——其實在這里,好的記憶并不是說這個人的記憶有多好,有著過目不忘的本領,而是告訴大家一個道理,就是在什么地方跌倒就要在什么地方爬起。中國有句俗話:吃一百個豆都不知道豆腥。其實我就遇到過很多這樣的人,同一個錯誤犯了N次,我有時真佩服這種人的勇氣,難道真的要再也爬不起來了,才會想起自己犯的錯誤嗎?
6、總結——這一點我是最喜歡的,也是我比較擅長的。我經常喜歡在紙上寫一些東西,可能是一種心情,可能是一種圖形,但是我感覺是這種總結讓我進步的更快,在我閑暇的時候,我拿出筆記本翻翻,經常就能找到意外的收獲,有些可能是當時不經意記下的卻沒有領悟,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琢磨,再翻回去看的時候,經常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所以我總告誡自己,有總結才能進步。我也相信老人所說的那句老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